日本東京理科大學和NTT于2016年3月17日宣布,開發(fā)出了可在煙霧環(huán)境中確保視認性的太赫茲波照明器的基本構成技術。已經證實,使用試制的用來驗證原理的矩陣型照明器,在肉眼能見度幾乎為零的模擬火災環(huán)境中也能獲得1.4m遠的物體的太赫茲圖像。
太赫茲波的特性(圖:東京理科大學)
太赫茲波是頻率位于電波與光之間的電磁波,波長大于紅外線和可見光,因此,即使在灰塵、煙霧及火焰中傳播,也基本不發(fā)生散射和衰減。另外,與電波相比,太赫茲波不容易向四周擴散,可以用于查看物體的形狀。在使用太赫茲波成像方面,業(yè)界早就在研究通過測量被拍物發(fā)出的輻射熱來成像的被動成像技術,但在火災現場,周圍的高溫物質和高溫煙霧也成為熱輻射源,因此無法獲得清晰的圖像。
此次開發(fā)的太赫茲波照明器(圖:東京理科大學)
被拍物的樣品(攝影:東京理科大學)
使用此次開發(fā)的太赫茲波照明器可實現主動成像,就是由觀測者發(fā)出太赫茲波,根據物體反射回的波來“看清”煙霧中或對面的情況。通過故意打亂波長為360μm的太赫茲波的相位,集中多個元件發(fā)出的太赫茲波,提高強度,可以像相機的閃光燈一樣使用太赫茲波。為驗證原理而試制的矩陣型照明器由9個元件構成。
太赫茲波照明器的使用示意圖(圖:東京理科大學)
各種煙霧濃度(Cs)下的太赫茲圖像(上)和紅外線圖像(下)。與被拍物體之間的距離為85cm。(攝影:東京理科大學)
今后,將從建筑火災安全工程學的角度,驗證此次開發(fā)的太赫茲波照明器的性能,推進增加穿透距離、減小系統(tǒng)尺寸等方面的研發(fā)。此次的研究成果將在3月19~22日舉行的“日本第63屆應用物理學會春季學術演講會”及5月16~17日舉辦的“平成28年度日本火災學會研究發(fā)布會”上發(fā)表。
來源:日經技術在線
如需獲取更多資訊,請關注LEDinside官網(www.007seojiaoyu.cn)或搜索微信公眾賬號(LED在線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