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從消費性電子大廠Sony六月份在北美所發(fā)表的CLEDIS顯示屏之后,小間距LED顯示屏結合Micro LED技術的結合廣受市場矚目。然而,LED微縮面臨成本偏高與波長均一度不同的挑戰(zhàn)。
現階段小間距LED顯示屏應用在室內100寸~150寸已經漸趨成熟。但以目前技術來說,PLCC的LED封裝體的縮小尺寸極限約在0505(mm)。若想要進一步做到100寸以下的小間距LED顯示屏,LED微縮就面臨了成本與波長均一度的挑戰(zhàn)。目前一般藍光波長均勻性的量產水準是5~12nm,而小間距LED的波長均一度目標是3~4nm。另外,當LED封裝體的尺寸持續(xù)縮小時,為了避免打線造成體積增加,紅光 LED 需從垂直(Vertical)改成覆晶(flip chip)形式,成本甚至超過藍光LED和綠光LED在小間距顯示屏的成本總和達一倍之多。
LED磊晶大廠晶電 (Epistar) 突破限制的做法,便是結合CSP和量子點(QD)技術,透過量子點光轉換,解決藍綠光LED波長均勻性不佳,以及紅光LED覆晶昂貴的問題。晶電的量子點小間距LED,封裝體尺寸可做到0303甚至0202(mm),點距(pitch)達到0.5 mm以下。以解析度的業(yè)界標準而言,這樣的LED封裝體,甚至可做到60寸以下的小顯示器,可望大幅打開小間距LED顯示屏的應用范圍。
LEDinside主辦的LEDforum 2016,將在2016年9月30日于臺大醫(yī)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,本次研討會有幸邀請到晶電研發(fā)中心副總經理謝明勛先生與大家分享他對量子點創(chuàng)新技術在小間距顯示屏應用的見解與展望。
會議簡介
LED背光市場緊縮、照明獲利慘淡,業(yè)者才面臨養(yǎng)分不足的問題,OLED又挾著蘋果光芒席卷而來,大舉布局顯示應用及特殊照明市場。然而,LED產業(yè)在這個艱苦的時刻有了新的可能性,Micro LED隨著蘋果和Sony布局,漸漸浮出臺面,躍變成隨時可能走進民眾生活的量產技術。有鑒于此,LEDforum 2016將揭開Micro LED的神秘面紗,以“次世代顯示技術Micro LED”為題,邀請業(yè)界先進,及LEDinside專業(yè)分析團隊,分別探討技術發(fā)展現況與未來市場潛力。
LEDinside主辦的LEDforum 2016,將在2016年9月30日于臺大醫(yī)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,本次研討會將從Micro LED的材料、制造、系統(tǒng)整合探討,進而到終端應用與市場進行全面的剖析,敬邀業(yè)界共襄盛舉、蒞臨參加。
如需獲取更多資訊,請關注LEDinside官網(www.007seojiaoyu.cn)或搜索微信公眾賬號(LEDinside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