著筆寫這篇文章,在線君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來說了句實話。開頭說明,此文并非標題黨,而是多番調查的結果。
狼來了!究竟是什么狼來了呢?
說這頭狼之前,我們先說說國產COB所處的位置。這個其實要從COB產品本身來說起。
我們知道,COB之所以出來就是因為光色均勻性和終端照明廠家組裝簡單,省去了過去的SMD的貼片工藝,也就意味著不需要回焊爐。但是隨著市場逐漸的發(fā)展,競爭越來越激烈,COB產品出現了兩極分化,一個走向高端光品質市場,一個走向低端性價比市場。
低端小功率市場:性價比至上,SMD打敗COB
那么這跟國產COB有什么關系呢?
當然有關系,正因為市場出現了變化,讓高端市場的技術門檻提高,低端市場價格戰(zhàn)更為激烈。正如硅能照明夏雪松所說,低端市場勢必價格敏感,而標準器件成本優(yōu)勢明顯,尤其在小功率市場(7W以下),分立器件在應用方面完全不比COB差,所以被大功率的7070/5050emc產品和2835的SMD光引擎搶占也是很正常的事。
過去國產COB很多都走低端市場,而且應用上以小瓦數居多,因為當時產品的自身的優(yōu)勢,曾一度給企業(yè)帶來很大增長,也引起一波投資熱。
雖然COB帶來了投資熱,也帶來價格戰(zhàn),但是COB洗牌的程度相對SMD卻是很很輕,很多企業(yè)存活而且過得不錯。但是近兩年發(fā)生了重大變化,這也就是今天談的“狼”——大功率的EMC產品和SMD光引擎產品。
近年來,COB已成為各LED封裝企業(yè)的必爭之地,國際大廠更企圖以高品質高光效的COB產品拉開與國內企業(yè)的差距,搶占大份額市場,紛紛擴大COB產品線,致力于高品質、高效率、高性價比的COB產品的改進,并且客制化服務和解決方案成為中上游大廠的銷售策略。
隨著COB在商照領域的應用的優(yōu)勢越來越明顯,其定向照明主流解決方案,也似乎已成未來封裝領域的中流砥柱。然而當時的市場激烈競爭引發(fā)了價格戰(zhàn),COB市場也在經過2014年那一輪的價格拼殺后,開始趨于理性價格已接近冰點。
但是隨著原材料成本的大幅上漲后,低端COB小功率應用市場再次引發(fā)了性價比戰(zhàn),這讓一開始規(guī)劃取代低瓦數COB的EMC7070/5050產品備受歡迎,這導致了2016年很多COB業(yè)績增長乏力。
據天電光電對LEDinside表示,2015、2016年天電光電大功率EMC產品5050與7070的銷售量大約分別為10KK、50KK ,并且預計2017年可以到100KK,這些產品銷量幾倍的增長背后反映出是低瓦數COB產品的銷量下滑。
為此,LEDinside調查多家COB廠商,以高端商照為主要市場的國際廠商,2016年營收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長,包括西鐵城,CREE和Lumileds等。而以中低端市場為主的中國廠商,多數增長乏力,甚至出現下滑跡象。
高端市場:國際巨頭霸占山頭,國內切入步履維艱
COB低端市場在產品層面被SMD擊敗,而那些走中高端的COB國內品牌也是步履維艱。近年來對于高端COB市場,大家最能耳熟能詳的理念就是光品質。
看似簡單的三個字,但卻是一個高門檻的技術,而且一直以來都是由國際廠商主導著,主要包括有西鐵城、、日亞化、科銳、歐司朗半導體、普瑞、朗明納斯等。國內廠家雖然盡力追趕,但是仍然存在一定差距。
作為國內專注COB的企業(yè)硅能照明,其總經理夏雪松也表示,COB的中高端市場一直是國際品牌為主流,目前國內品牌都是在加速拓進中,硅能也是其中之一,但是值得慶幸的是目前硅能已被各類標桿客戶全面承認。
當國內COB廠家奮力追逐時,國外廠不斷升級自身產品,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歐司朗半導體,歐司朗半導體針對COB產品的光品質提出了10°binning,搭建了一個光品質的高門檻,一方面用來提升自己的產品光品質,另一方面拉開與競爭對手的差距。
同時還因為國際大廠擁有完整COB產品線、著重產品光質量、信賴性與光強度,造就高客戶使用群,同時擁有IP保護,成為主要出口照明廠商選擇的主要供貨商。
而國內廠商則憑借性價比與龐大內需市場的策略,在過去幾年生存良好,但是因大功率EMC和2835的小功率SMD的光引擎崛起,使得低瓦數的COB競爭力在低端市場急劇下滑,從而導致了目前國內COB的困境。 (文/LEDinside Skavy)
如需轉載,需本網站E-Mail授權。并注明"來源于LEDinside",未經授權轉載、斷章轉載等行為,本網站將追究法律責任!E-Mail:service@ledinside.com
如需獲取更多資訊,請關注LEDinside官網(www.007seojiaoyu.cn)或搜索微信公眾賬號(LEDinside)。